生活资讯
项羽分封 、项羽分封诸侯
2023-04-08 01:16  浏览:47

项羽被尊为诸侯之长后,论功行赏、分封天下,是如何进行分封的?

项羽被尊为诸侯之长后,论功行赏、分封天下,是如何进行分封的?

秦朝末年,天翻地覆。项羽在巨鹿之战出名,而且接着劝降了秦将章邯,凭借百战百败和盖世神功震慑诸侯国,被誉为诸侯国其长。项羽驱虎吞狼,迫使刘邦把陕西关中拱手让人,之后在戏下礼贤下士、分封天下。那么项羽是如何分封的啊?哪位此次分封的最终赢家?下边小编来一一分解。

一、18路诸侯王

汉年间2月,项羽在戏下分封,根据贡献多少和个人策划,分封了18路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改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分陕西关中,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是雍王、塞王、翟王;原魏王豹改受封西魏王;韩王成维持原点;赵相张耳的臣子申阳封为河南王。

此外,项羽还将赵将司马卬立为殷王;原赵王歇该受封代王;原赵相张耳封为常山王;燕将臧荼立为燕王;原燕王韩广改成辽东王;越人吴芮立为衡山王;项羽部将黥布封为九江王;楚将共敖封为临江王;三分齐地,原齐王田市改受封胶东王,齐将田都立为公输,故齐王田建孙子田安立为济北王。

二、相互之间制约,重点防范

项羽自身所拥有的楚军大约是10数万人,既不能真真正正有着天下,又不能合理管束诸侯国。只能让诸侯国王之间互相制衡,随后一同听命于僭越诸侯王之上的西楚霸王-项羽。

而相互之间制约的手段包含:新王制约旧贵族,如燕王臧荼制约辽东王韩广,赵王张耳牵制代王赵歇;新王相互之间制约,如老伙计塞王司马欣制约雍王章邯,河南王申阳制约殷王司马昂;亲信制约生疏,如田安牵制田市,塞王司马欣制约雍王章邯。重点防范莫过消磨最有实力的新王刘邦去巴蜀,又把陕西关中一分为三,把刘邦堵死在汉中。

三、分封的最终赢家-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的本钱其实只有10万楚军,和凭着巨鹿之战及其劝降章邯所获得的威势。项羽借助这种震慑诸侯国,驱虎吞狼地迫使刘邦吐出到嘴的陕西关中,又变成僭越诸侯国之上的霸主,就差即位了。

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王,其中不乏自已的亲信和追随者,如英布、共敖、司马欣、田都,而自己立即操控了楚地九郡。然后项羽逐渐占领已称王的土地,关键在于把梁地占为己有,遭受彭越的抵触;随后击杀韩王成,占领了韩国土地资源;然后击杀义帝,促使名分上唯有自己***。

巨鹿之战前,项羽是备受压制的楚军名将,巨鹿之战后项羽翻盘变成反秦领导者,而戏下分封却宣布确立项羽诸侯国其长乃至天下之主的影响力,把威势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变成实名认证和地位,知名度和土地兼得,无疑是最终赢家。

四、项羽战略后期不力,楚汉神反转

说项羽在楚汉的地方神开场毫不为过,遗憾之后战略不到位,居然让刘邦完成了绝地求生反转,史籍上称其“命归汉”也算事出有因。那么,你觉得项羽的分封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3.项羽分封天下

过了几日,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大肆屠杀,连投降了的子婴也一并诛杀,收取秦朝宝物财货,美丽妇女,放火烧毁秦朝宫室,心思东回。秦宫室广大,大火连烧三月不灭。

有人对项羽道:

关中,有山河阻障,四方关塞险要,可出可守,再者土地肥厚,物产富饶,可在此建都,称王天下。

项羽见秦宫室都以被自己烧毁得残破不堪了,心里又想着东回,道:

富贵了,不回故乡,如穿着华美的衣物,在夜里行走,有谁能知道!

说的那人私下道:常听人说,楚人沐猴而冠而已,果然如此。

项羽听到那人如此说自己,便把那人烹煮了。

项羽让人回去禀告楚怀王,楚怀王道:

一切依照盟约。

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令他与刘邦一同向西,进入关中,而令他向北向救赵,而后却又遣刘邦率军进入关中。道:

怀王,只不过我家叔父项梁立的,并无战伐功劳,怎能得以主事,与天下盟约!平定天下的本是我项籍与诸位将领。

项羽,名籍,字羽,因此自称名为项籍。

项羽假意尊崇怀王为义帝,实际并不听从他指令。项羽对诸将相道:

天下初发难反秦时,假立诸侯之后,以便于伐秦。然而,真正首先起来,披坚执锐,反抗暴秦的;三年来,在外行军作战,暴露于野,艰苦劳累的,皆是诸位将相与我项籍。义帝虽然无功劳,也当分地与他为王。

诸将都道:好。

便分天下,立诸将领为侯王。项羽、范增原疑心刘邦为天下之主,已讲解清楚,又担心违背了盟约,众诸侯起来反叛,便出了个阴谋,道:

巴蜀道路艰险,秦迁徙之人,都居蜀地,如此,巴蜀也是关中之地。

因此,立刘邦为汉王,拥有巴蜀之地。刘邦赐予张良黄金百镒,珠宝二斗,张良都献与项伯。刘邦也令张良再厚赠项伯财物,让他请求得汉中地,项羽便允许了,得到了汉中,建都南郑。

而后,三分关中之地,封秦投降将领为王,以阻挡刘邦,封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之地,建都废丘;封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至黄河之地,建都栎阳;封董翳为翟王,王上郡之地,建都高奴。迁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之地,建都平阳。申阳,瑕丘人,甚得张耳信赖,率军攻下河南,在河上相迎楚军,得封为河南王,建都雒阳。韩王成因袭故都,建都阳翟。赵国将领司马卯平定河内,多有战功,因此得封为殷王,王河内之地,建都朝歌。迁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国张耳向称贤能,又跟从大军入关,得封为常山王,王赵地,建都襄国。英布为楚军将领,常为众将之首,得封为九江王,建都六。吴芮率百越之民相助各路诸侯反秦,又跟从入关,得封为衡山王,建都邾。共敖为楚怀王柱国,率军攻南郡,也有功劳,得封为临江王,建都江陵。迁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国将领臧荼跟从楚军入关,立臧荼为燕王,建都蓟。韩广不服项羽所封,一直拖延,不肯迁到辽东,臧荼击杀了他,兼并了他的封地。迁徙齐王田巿为胶东王。齐将田都随从楚军一同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得封为齐王,建都临淄。田安因项羽正渡河救赵时,攻下济北数座城池,率军投奔项羽,得封为济北王,建都博阳。田荣,多次背负项梁,又不肯率军跟从楚进攻秦,因此不得封王。秦军围钜鹿时,陈余不肯发兵救张耳,两人因此心生嫌隙,陈余丢下将印,负气带亲信出走,然而向来有贤能之名,陈余原先的门客,大多对项羽道:

陈余、张耳,对于拥立赵国进行反秦,都一样有功劳,也该当封赏。

项羽因他没跟随大军入关,听闻他在南皮,便以南皮周边三县,封与他。吴芮将领梅鋗多有战功,得封为十万户侯。

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享有彭梁九郡之地,建都彭城。

刘邦大怒,想要进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来相劝,萧何谏说道:

封王汉中,虽然地处恶劣,可比去送死不更好些吗?

刘邦道:怎么就会死了!

萧何道:

现今实力不如人,百战必定百败,不是死还会怎样?屈居一人之下,取信于万民之上,正是成汤、周武王一类之人。臣愿大王称王汉中,体恤万民,招揽贤才,安定巴蜀,再还军平定三秦,天下便可图也!

刘邦听了,哪还敢攻项羽,道:

好,我听你所言就是。

封萧何为丞相。

项羽遣散各路诸侯,到各自封地去,立国称王。给予三万士卒跟随刘邦,其他仰慕刘邦为人的人,自愿跟随他到汉中的有数万之众,从杜南取道进入蚀中。张良向刘邦辞别,回归韩国,刘邦一路送他到褒中。张良说刘邦,当烧毁进入关中栈道,可防备诸侯之军侵入,也可向项羽表示无东出之意,让他放心。

项羽回到封国,便遣人驱逐义帝,道:

古时之帝王,地方千里,必然居于上游。

让义帝迁到长沙郴县。义帝受项羽催促前往住地,群臣议论纷纷,觉得此举将失去天下诸侯拥戴之心,心下稍有背离之意。项羽心里不快,便暗地里令吴芮、共敖于江中击杀了义帝。

齐相国田荣听闻项羽迁徙齐王田巿到胶东,而使田都为齐王,大怒。发兵抵御进攻田都,田都逃往楚。田荣留住田巿,不让他去胶东。田巿畏惧项羽,对身边的人道:

项王强盛暴虐,封我于胶东,不就国,必然危险。

私自赶往封地。田荣恼怒万分,率军追赶去,在即墨杀了他。田荣便自立为齐王。

彭越在钜野泽中,已聚集了上万余众,却无所属从。田荣击杀了田巿率军返回时,与彭越将军印,使他进击济北王田安。彭越击杀了田安。于是,项羽原先分封的齐、胶东、济北之地,都统并于田荣了。田荣又使彭越进攻楚,项羽命萧公角率军抵御彭越,遭受大败。

张耳到了封国。陈余更恼怒,道:

张耳与我陈余,功劳相当;如今张耳得封王,而我独得封侯而已,这是他项羽不公!

暗中使张同、夏说去对田荣道:

项羽主事天下,有失公允,好地全尽封给了将领,让原先各王迁徙到坏地。现今赵王便居住北边代地,怎可如此。听闻大王起兵,不起而响应,便是不识大义;愿大王相助兵马,进击张耳,收复赵原有之地,请求以赵地为齐屏藩!

田荣为了强大反楚同盟,遣发兵马跟从陈余。

张良回韩,项羽因张良一直跟从刘邦,心中不快,又因韩王成无任何功劳,便不让他到封地,让他跟随他一同到彭城,随即又把他的王位废了,封为穰侯;接着,又把他杀了。

史记记载的项羽分封,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历史上项羽分封了多少诸侯王

鸿门宴之后,项王向后楚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项王给怀王封了一个尊号叫义帝。

之后,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一共封了多少呢?18个诸侯王。 汉王: 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可鸿门之上,项羽放走了沛公,此时也不能违背当初的约定,于是将之前秦朝流放人的地方蜀地给了沛公,因为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自此沛公成汉王,从此刘邦也走上了称帝之路,最终灭掉项王,建立汉朝。 雍王: 章邯,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章邯和诸侯联军达成协议,由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获得关中之地,目的是堵住刘邦的出路。章邯在汉王元年,与汉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汉王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塞王: 司马欣,统辖咸阳以东,直到黄河岸边。汉王四年成皋之战中,曹咎中刘邦的激将法出战,在半渡汜水时遭到汉军袭击,大败。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 翟王: 董翳,称王于上郡。汉王四年成皋之战中,董翳死于汜水之畔。 魏王: 魏豹,陈胜起义时立兄咎为魏王。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后楚怀王借兵,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改封他为西魏王。后投刘邦,又叛归项羽。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他的老婆薄姬成为刘邦的后妃,生代王刘恒,刘恒后为汉文帝。 河南王: 申阳,本是赵国张耳的宠臣,巨鹿之战后率军首先攻下河南地区,在黄河迎接项羽军队南下。项羽分封诸侯时,立申阳为河南王。后来,刘邦与项羽开战之后,投降刘邦。 韩王: 韩王成,被项羽封为韩王。因张良降汉,导致项羽受到威胁。项羽因韩王无大功,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便杀了韩王成。 殷王: 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因他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汉三年夏四月,楚汉大战彭城,汉军大败,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马卬身死。 代王: 赵王歇,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他被徙为代王。后陈馀击走张耳,他复为赵王。汉楚战争中,陈馀为韩信所败,被杀,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杀。 常山王: 张耳,项羽封他为常山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张耳为赵王。其子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 九江王: 英布,早年因受秦律被黥。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衡山王: 吴芮,***个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秦吏。后支持项羽,起用刑徒带兵,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南。攻占咸阳后,项羽以吴芮战功卓著而封他为衡山王。之后,在洞庭湖一带结识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邦诏封吴芮为长沙王。公元前201年病逝。 临江王: 共敖,项羽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后,受项羽密令与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杀义帝于郴州。楚汉之争中未出兵支援与刘邦的战事。汉高祖3年7月,去世。 辽东王: 韩广,得到燕地贵族豪杰的拥护,自立为燕王。秦灭后,项羽封他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韩广不肯迁徙辽东。臧荼杀韩广,并其地。 燕王: 臧荼,原为燕王韩广部将。项羽分天下为燕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合并辽东,统一燕国。汉王三年,燕王臧归顺韩信,投降刘邦。高帝五年,刘邦打败项羽,臧荼和韩信、韩王信、英布、彭越、吴芮、张耳共同尊奉刘邦为帝。同年,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荼非常恐惧,起兵反汉,后被捕杀。 胶东王: 田巿,田儋的儿子。田荣立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只有副将田都、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田巿为胶东王。汉元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巿。 齐王: 田都,本是田儋、田荣兄弟的副将。章邯杀齐王田儋,齐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从弟田荣起兵,将田假轰走,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秦二世三年田都和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封封田都为齐王。因没封田荣。田荣不服,汉元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济北王: 田安,项羽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以上便是项羽当初分封的诸侯了,这分封诸侯王,在项羽看来是明智的,但他忽视了天下百姓,百姓连遭战乱,已经厌倦,百姓们想的事长治久安,想的是不再有战乱。但,项羽的分封,让战乱更加的频繁,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项羽分封天下出大半的天下,是政治低能的表现吗?

很多人会奇怪项羽在快到关中时却不自称皇帝,而是成了楚霸王,然后开始分封,也分封出了大半的地方,其实项羽本身他也并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能不这么做,事实上并没有掌握到全部的兵力,很多的兵力都是掌握在当时一起参加起义的诸侯手中。所以只有进行分封,才能安抚到这些诸侯们。

从史记上的记载可以发现,在项羽举办鸿门宴的时期,他的军队尽管数量达到了四十多万,但是在这全部的四十万军队中很大一部分是各个诸侯的军队,能够直接归属于项羽的军队数量却并不是很多,在巨鹿这一战役中楚国军队人数仅有五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其他两个将军的军队,而在这一战役之后,也消耗了很大的兵力,尽管沿途会补充到一些,但是这个数量相对于战争所牺牲掉的兵力还是相差很多的。

而且这个时候和以往时候又有些不同,因为在最初大家一起推翻秦朝的统治时,大家都是有着同样的目标,那么在秦朝灭亡之后,很多诸侯都开始觊觎项羽现在手中所握有的权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的贵族们也得到了恢复。

所以说项羽和其他国家贵族们的利益的结合,只是关乎利益的一个结盟,因为秦朝这个强大的敌人,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合作,那么在清朝灭亡的时候,他们要掌握自己的势力是必然的趋势。所以项羽是迫于形势,所以进行了分封。

《史记》中世家,列传,本纪分别是给哪些人作传的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扩展资料:

名称来由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取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史记 中的故事 10个

1、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2、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后来用“毛遂自荐”借指自己推荐自己。

4、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5、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6、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8、一字千金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9、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10、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例谈史记五种体例,汉书四种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我的认识:《汉书》的立场是官家的,《史记》的立场是人类的 在《史记》中,项羽、项伯、项庄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项燕:(公元前?~前223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

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今河南沈丘南),后用为姓氏。 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蒙武为副,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项燕在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立昌文君(一作昌平君)为楚王,起兵反抗秦国。 王翦攻取楚国陈(今河南淮阳)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项 梁:(公元前?~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 项梁曾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 项梁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 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 伯:(公元前?~前192年),名缠,字伯,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父,秦末下相人。 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后跟从张良一起隐匿。 秦朝末年,项伯跟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06年,项羽大破秦军,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项羽入秦的刘邦。当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十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便在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 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 后来在成皋之战时,项伯又劝阻项羽不可杀害刘邦之父太公。 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项 羽:(公元前233~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农历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了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秦二世二年农历2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农历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国。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楚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国。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当楚军救赵国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朝的降兵不服,就干脆将降卒二十万全部坑杀了。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攻占了秦朝都城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郴州,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12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 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之后虞姬自杀。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至此,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 刘邦和项羽都是分封制,为什么刘邦成功了,项羽失败了

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柔情,乃铮铮男子汉也,岂刘邦下流小人所能及。捧刘邦者曰: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岂能比刘邦善假谋略,大人大量。

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项羽(47)诸侯(8)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表,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

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来为什么又反了项羽?

话说秦末,项羽、刘邦两军先后入关,消灭了暴秦。项羽进入咸阳后,假借楚怀王之名,先是自称为“西楚霸王”,然后开始大封特封,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枭雄刘邦、秦朝名将章邯、汉之虎将英布等。项羽原本是这样让天下成一盘棋,达到唯他独尊的目的。然而,项羽不会料到,他认为高明的分封却引来了纷争和叛乱,让他焦头烂额,最终为楚汉争霸的失败种下了恶果。

因为他的分封里存在几个弊端。一是他虽然是打着按军功分配地盘的旗号,但却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的标尺。这让一些义军无法接受。二是项羽在分封中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独操宰割后,引起一些诸侯的不满。三是项羽意气用事,在分封时凭感情用事,方案公布后并没有严格执行,而是随意更改,缺乏严肃性,此起一些利益受损的人不满。

总的来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上,主要对三个诸侯存在严重过失。

***,失封了田荣。要知道齐地的田儋、田荣是一直是反秦的重要力量,并且功不可没。田儋战死之后,田荣接过了他的衣钵,成为齐地反秦的***司令。然而,田荣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当初项梁起义之初,因为遭遇秦军围堵,曾派使者请求田荣进行援助。出人意料的是,田荣虽然答应了,但却提出了一个硬条件:杀掉与他因争权而为仇人的田假。项梁是个正直的人,不愿干这种损有不利己的事,于是没有答应。结果田荣果断地不发一兵一卒。

后来项羽率军向咸阳进发,在巨鹿之战时,田荣没有象其它义军参加巨鹿之战,哪怕是派人呐喊助威也没有。而随后项羽以威不可挡之热入关后,田荣也没有和联军一起入关。因此,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把田荣排除在外,理由是田荣对反秦没有功劳。

为此,项羽对齐地来了“三分天下”,封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封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封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而唯独原本的“齐天大圣”田荣光荣的地下岗了,有没半分职务。

项羽以个人恩怨和个人感情来分封齐地以及对待田荣,显然是犯了大忌和大错。结果直接导致不满的田荣彻底和项羽决裂,于是田荣公然***个站出来反叛西楚。他不但个人造反,而且还拉了两个帮凶:陈馀和彭越。总之,田荣的反叛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导致项羽的注意力很快被田荣吸引过去了,他率军去齐地剿匪的同时,也把他***的敌人刘邦给忽略了,更给了在三秦之地的刘邦韬光养晦的大良时机。这让刘邦修整和东归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田荣是刘邦的“大恩人”。

第二,失封彭越。彭越之所以愿意和田荣结盟,是有原因的。彭越原本就是江洋大盗出身,他占据巨野,聚众万余。他后来组军也参与了反秦热流之中,还和刘邦共同攻击过秦军的昌邑城,结果两人齐力,也没有攻下坚城。后来刘邦带兵绕道西进,彭越则继续留在原地抗秦。而项羽没有和彭越有过交集和接触,再加上彭越没有大军功,又没有随他入关,因此在分封是,彭越也排除在分封的诸侯王之列。

殊不知,彭越是楚汉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游击司令,他在田荣的鼓惑下反叛项羽,以表示对项羽分封的不满。后来,善于拉拢人才的刘邦又通过糖衣炮弹把彭越拉到他的麾下,后来彭越一直在项羽后防活,扰袭项军的粮草,使得项羽在前线的军粮供应不足。最终使得项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因粮草不足而最终败北。

第三,失封陈馀。陈馀也是被田荣拉下水的一位牛人。陈馀是位名士,他参与了陈胜吴广起义,又随武臣来到赵地,在他的帮忙下,把赵地迅速发展壮大,并为反秦立下大功。巨鹿之战中,他是驻守巨鹿城外的盟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后来,陈馀还参与了战役,最终迫使章邯兵败后而投降项羽。

陈馀后来与结拜兄弟张耳反目成仇,他愤然出走后,于是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结果,项羽在分封时,并没有分封劳苦功高的陈馀,而是分封了与陈馀反目成仇的张耳,这令陈馀难以接受,走上反叛项羽之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此消彼长,项羽的失封导致田荣、彭越、陈馀联手叛楚,客观上帮了刘邦。

同时,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又一连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投降的秦王子婴给杀了;二是放了一把火,把秦王的咸阳宫烧了;三是将秦咸阳宫的珍宝、美女全部带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很快成了恶名背身,千夫所指,其悲剧人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最终结局如何?

在当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可以说结局各异,但是他们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首先就说刘邦,当时刘邦他被封为汉王。刘邦后来在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处征伐、攻城略池,一边巩固着在关中自己的政权,一边又大举的向函谷关进军。刘邦在一路上收服了不少来称臣的王侯。

最后刘邦他又是号令各方诸侯共同讨伐项羽。但由于刘邦可以知人善任,并且他的手下良才甚多,这也就让刘邦有能力可以杀破项羽的楚军,就此开创了汉王朝。

第而个说章邯。章邯他是秦朝的降将,在刘邦出关中之时,被韩信所击败,最后因为战败自杀而死。

然后就是司马欣。司马欣原本是章邯的手下,但是因为司马欣救项梁有功,所以他就被项羽封王。司马欣是一个左右摇摆的人,他先是投降了刘邦,但是后来在刘邦兵败之时又投降了项羽,最后刘邦在泗水将司马欣杀死。

然后就是项羽的老部下英布了。英布他在楚汉大战之前投降了刘邦,跟随着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可惜在最后因为反叛汉朝,刘邦就杀死了他。

而其他诸王,要么兵败被杀死,要么就是反叛刘邦被刘邦杀死,要么就是投降了刘邦。其实他们的结局大多都是因为反叛刘邦而死的,可以说十八路诸侯中,善中的没有几个人。

而且十八路诸侯的光芒被刘邦和项羽压下去了很多。毕竟不论是汉王刘邦,还是楚霸王项羽,都是在历史上的明星,都是历史长河在某一个阶段打出的大浪花。

项羽分封的三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封地,都在陕西境内。项羽分封的三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钳制汉王刘邦。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确立其在诸侯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号令天下;其二,将实力仅次于他,***个入关的刘邦敢到不毛之地汉中,并以章邯、司马欣等人对他进行钳制~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秦末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他们的结局怎样?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2日 18:05来源:市井历史手机版

市井历史2017-10-22

秦末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天下群雄纷纷响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楚人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苏州),项梁自号武信君。可陈胜吴广的起义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后来,项梁采取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后裔,前楚怀王之孙熊心为后楚怀王,以期承袭其威望,“从民所望也”。

点击播放GIF/1006K

陈胜吴广的起义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却燃起了反秦的导火索,为了快速消灭秦朝的统治,楚怀王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刘邦“入破咸阳,平秦”。二个月后(冬十二月),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入关,“诛秦王子婴,屠杀咸阳”。项羽因巨鹿之战自持功大,便不尊楚怀王的约定,而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具体如下:

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最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并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为汉高祖。

2.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但兵败被迫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3.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守城大司马曹咎中了刘邦的激将法而匆忙出战,在其半渡汜水时遭到汉军袭击,而大败,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

4.翟王董翳,统治上郡,建都高奴。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统治河东,建都平阳。汉王搞定上面的三秦后,魏豹降汉。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魏豹又叛汉,汉王遣韩信击败并俘虏了魏豹,魏豹随汉军守荥阳,后受到楚军围攻。同守荥阳的周苛等人认为魏豹反复无常,是潜在的危险,遂杀魏豹。

6.河南王申阳,统治河南,建都洛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向东略地,河南王申阳投降,其地被刘邦置为河南郡,曾有一定贡献,死后葬于北邙岭。

7.韩王韩信,统治韩地,建都阳翟。此韩信非“将兵多多益善”的那个韩信,他本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的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他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为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天下平定后,因受刘邦猜疑,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后引诱陈豨造反,但在其一次带兵攻汉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8.殷王司马昂,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9.代王赵歇,统治代地。汉王二年(前205年),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却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灭魏豹后,与张耳出井陉击赵。井陉之战赵军败于汉军,汉军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陈余也被杀死。

10.常山王张耳,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后归汉成为刘邦的部属,并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

11.九江王英布,统治淮南,建都六县。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12.衡山王吴芮,统治长沙,建都邾县。后来吴芮结识好友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邦也诏封吴芮为长沙王。

13.临江王共敖,统治南郡,建都江陵。楚汉战争开始后,临江国虽属项羽阵营, 但未出兵支援与刘邦的战事。汉高祖3年7月死,子共尉即位。

14.辽东王韩广,统治辽东。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以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以臧荼为燕王,韩广不肯迁徙辽东。秋八月,臧荼杀韩广,并其地。

15.燕王藏荼,统治燕地,建都蓟县。前204年(汉三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汉王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后来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于是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臧荼被斩杀,高祖改命卢绾为燕王。

16.胶东王田市,统治胶东。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也没有封田荣。田荣不服,不让田巿离开临淄去胶东。田巿害怕项羽怪罪,悄悄到了胶东。汉元年(前206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巿。

17.齐王田都,统治齐地,建都临淄。汉元年(前206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以后下落不明。

18.济北王田安,统治济北,建都博阳。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项羽为什么分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分封的诸侯主要是刘邦那一系的才反他,刘邦本来就是有争霸天下的心,接受分封仅仅是一种示弱的策略而已,因为当时他打不过项羽。

项羽一系的诸侯并没有多少反他的,项羽的失败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想打了,垓下之围的时候实际上项羽只要过江的话,江东他的实力仍在,只是他觉得带出来的十多万人只剩他一个了,没有脸回去,正巧一个过去跟过他后来投降了刘邦的将军带兵追过来,他说你好歹跟过我,我就送你一个大功劳吧,就自杀了。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帮他?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大多数人都不帮他的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项羽自身,他刚愎自用,只顾自己,使得众多诸侯离心;诸侯方面,他们各怀鬼胎,都在审时度势,选择对自己最有决策。

清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有力地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使得各个地方反秦政权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其中属刘邦、项羽最有实力,相比于刘邦,项羽当时更胜一筹,先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可谓威风一时。

但是这十八路诸侯,在楚汉之争战斗拉响之后并没有帮助他,反而很大一部分归附了刘邦。我认为,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项羽自身性格弱点

提到项羽,给我们一种赳赳武夫的形象,尽管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不可否认,他有着自己致命的缺点,一是刚愎自用,认为灭秦过程中自己功劳***,啥事都得听自己的,不懂得揣测各个诸侯心里所想,仅凭一夫之勇,岂不孤家寡人呢?二是不懂得隐忍,有一段时间,楚汉两军对垒,项羽脾气爆燥起来,破口大骂,想和刘邦单挑,结果自取其辱。

各诸侯野心

如此多的缺点,使得项羽由盛转衰。江山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而非叫着、喊着得来的,反观刘邦,则能抓住最紧要的要害总揽全局。这使得各个诸侯心里就有了底,项羽必败,只是早晚问题,而自己势单力薄,于是纷纷投靠更有前途的刘邦,这就不难理解了。

秦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咸阳被划给了谁?

分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

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为什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没有季布,龙且,虞

先说结论:因为英布是拥有武装的实权军阀,而龙且、钟离昧等人则是西楚政权下的没有独立势力的武人

黥布列传里首先便记载了【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项梁初起时,所依靠的除了八千子弟兵,便是英布、蒲将军、陈婴所提供的兵力,尤其是前两者,对自己的兵力都拥有很强的掌控力。英布虽然名义上是西楚政权下的臣属,实质上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其性质是西楚政权内部独立的新兴军功阶层,与项羽、刘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相对而言,龙且、钟离昧等人都是纯粹的武人,没有自己的势力,完全依附于项氏叔侄,他们才是西楚政权真正的臣僚 项羽的分封虽然有论功行赏的意味,但是其分封的核心人物,主要是拥有自己武装势力的新兴军功阶层以及六国贵族,其中又以前者为重。与其说项羽对英布等军阀的封王是对其军功的奖励,不如说是对其政治地位的一种承认,像英布这种独立的军阀若是没能封王,英布必然会引发政治局势的动荡,因此对于英布等军阀,项羽不得不封。 项羽(47)诸侯(8)

项羽为什么要进行分封?项羽分封的三王是指谁?

我们现在都知道,分封制其实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也是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推行郡县制而不肯使用分封制的原因。然而在楚汉时期,项羽却以自己西楚霸王的身份分封天下诸侯十八路,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些诸侯中,有比较重要的三王,他们分别是谁?

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延安一带。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封地,都在陕西境内。项羽分封的三王,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钳制汉王刘邦。

这三个人原来都是秦国的将领。在秦末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中,陈胜的部将周文攻破函谷关,对秦国的首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当时章邯便向秦二世提出建议,释放骊山的囚徒,将这些人改编成军队,用以对抗陈胜起义军。秦二世采纳了章邯的建议,便任命其为大将,另外派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辅佐他。

章邯的计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对陈胜起义军的作战中,所向无敌,无往不胜。而章邯所部军队,也一度成为了秦国的王牌军。

在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十万诸侯联军,抵达巨鹿。章邯和秦国“长城军”将领王离一起,军队共四十万,在巨鹿一带抵抗项羽的进攻。在巨鹿之战中,章邯投向项羽,王离也被项羽击败,秦国的主力分崩瓦解。

再说项羽曾和刘邦有过约法三章,谁先进入函谷关,谁就是关中王。后来由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耽搁,比刘邦晚入关一个月。但是项羽凭借其几十万大军的实力,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已楚怀王的名义,分封天下各路诸侯。由于刘邦对项羽的威胁***,因此项羽就把刘邦封到了汉中为王。为了防止他再出汉中,所以项羽就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安排在刘邦附近,达到钳制和监视的目的。

由于诸侯对项羽分封的不满,个别诸侯起兵造反。刘邦采纳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功出汉中。章邯屡次和汉军交战被打败,最后兵败自杀。司马欣和董翳见不敌刘邦,就归降了汉军。后来又见项羽势大,再次转而投奔项羽。在汜水之战中,司马欣和董翳再次被刘邦击败而自杀。由此,项羽分封的三王全部战死。

分析项羽为什么分封

在秦末,由于秦朝实力强大,六国诸侯虽然对秦国多有不满,却谁也不敢率先站出来反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个捋起袖子和秦国干上的,是一个叫陈胜的农民。陈胜给予了秦国沉重的打击,使其迅速走向灭亡。同时各路诸侯也纷纷揭竿响应,在陈胜死后不久,秦国便灭亡了。在这场反秦的战争中,功劳***的无疑是项羽。

项羽进入函谷关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并且自称西楚霸王。当时在十八路诸侯中,势力***的无疑也是项羽。可是项羽为什么分封,而不是自己称王呢?

首先,项羽虽然是楚国的后裔,并没有楚国皇族的血统,但地位在他之上的,还有一个楚怀王,项羽只是楚国的上将军。而其实,楚怀王虽然依靠的是项羽的实力,但他对于项羽的崛起,也颇多忌惮。除了楚怀王之外,其他在反秦战争中的诸侯,也各自拥有其兵力和地盘。所以,项羽没有办法以合法的方式,取得比西楚霸王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在分封中,他将楚怀王移都郴州,也是削弱其影响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如果项羽在此时称王,则是名不正言不顺,势必引起各路诸侯的口舌,带来更坏的结果。

其次,项羽受到周朝分封制度的影响很深。虽然秦灭六国之后,开始实施了郡县制,但秦亡后,郡县制实际意义上已经名存实亡。由来已久的分封制,又成了当时的“潜规则”。这是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一套既定的政治程序。这一点,即使在日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也不得不妥协分封诸王可以看出一斑。

第三,项羽虽然极其擅长打仗,但他缺乏一个帝王应有的文治和武功。对于那些在反秦斗争中站出来的诸侯,无不都是为了夺回当年秦灭六国时候,被强秦夺去的一方霸权。因此,诸侯们自然不愿意再立一个皇帝来制约自己,因此也没有来劝进项羽,让他登基为帝。

项羽分封是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因素的,项羽是一个鲁莽的武将,但他自己本人也不傻,自然可以看透这些利害关系,这就是项羽为什么分封的原因。

项羽灭秦之后,曾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这十八人最终结局如何?

汉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西入关中灭秦后,尊楚王熊心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代为分封天下,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那么,这十八路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诸侯王,都有哪些作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注:秦朝及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1、汉王刘邦:建立西汉,最终病逝 。刘邦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沛县丰邑人,虽出身农家却不事生产,为人豁达大度,早年曾与信陵君门客张耳交好,秦国统一天下后,出任泗水亭长。后因私自释放徒役,流亡于芒砀山,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起兵响应,后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率军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鸿门宴”后受封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地区。后听从韩信建议,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杀回关中,遂与项羽争夺天下,击败项羽之后,于汉五年(前202年)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王朝,称帝后,刘邦在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在恢复国力的同时,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等异姓诸侯王,最终于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另说五十三岁)。

2、雍王章邯:被刘邦所灭,自尽而亡 。秦二世时担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叛军攻入关中,章邯建议赦免骊山刑徒,派他们去迎击叛军,并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率领骊山刑徒击败叛军,多次击败陈胜、魏咎、田儋、项梁等义军,后在“巨鹿之战”中战败并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雍王。

项羽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本是希望他们能够守住关中,将刘邦困死在蜀地和汉中。汉元年(前206年),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重新杀回关中,章邯仓促迎战惨遭战败,被迫退守废丘,在汉军的围攻之下,章邯于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3、塞王司马欣: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曾为栎阳狱吏,秦末时期获封长史,率军随章邯作战,“巨鹿之战”中曾返回咸阳求援,失败后劝章邯投降项羽,并随项羽入关。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司马欣获封塞王,建都栎阳,管辖关中东部。

刘邦重入关中后,司马欣兵败投降,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战败,司马欣再度叛汉降楚。汉三年(前204年)十月,与刘邦在前线对峙的项羽,因为粮道被断,被迫回军攻击项梁,留曹咎、司马欣等驻守成皋,曹咎被刘邦激怒出兵攻打刘邦,兵败于汜水,司马欣自刎而死。由于司马欣反复无常,刘邦对其极为恼恨,在其自尽之后,将其尸首带回栎阳斩首。

4、翟王董翳:被刘邦所灭,自刎于汜水 。秦末担任都尉,后奉命随章邯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后与章邯一起投降项羽,后随项羽入关,获封翟王,建都高奴(今陕西延长县),管辖关中北部。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重新杀入关中,翟王董翳兵败后投降刘邦。董翳应该与司马欣一样,在“彭城之战”后又转投项羽,后在汉三年(前204年)的“成皋之战”中,随曹咎作战的董翳由于兵败,与曹咎、司马欣一起自刎于汜水。

5、西魏王魏豹:两度投降刘邦,后被周珂所杀 。魏豹原为魏国公子,魏国被灭后流落民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魏豹与兄长魏咎投奔陈胜,后陈胜派周市攻陷魏地,封魏咎为魏王。章邯击败陈胜后,魏咎自尽,魏豹转投楚王熊心,又率兵攻占魏地二十余城,因而获封魏王,后随项羽西入关中。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大封诸侯时为了腾地方,将魏豹迁徙至河东郡,号“西魏王”。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重新一统三秦的刘邦出关攻楚,魏豹见刘邦势大,遂转投刘邦,并与刘邦一起参加“彭城之战”。刘邦兵败之后,魏豹认为刘邦必败,遂以探亲为由返回封地叛汉自立。同年秋,为防止两线作战,刘邦派韩信、曹参、灌婴等攻打魏地,魏豹兵败投降,后与御史大夫周珂一起驻守荥阳。汉三年(前204年)八月,楚军围攻荥阳,周珂以“反国之王,难与共守”为由,杀死魏豹。

6、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下落未见于史料 。申阳原为张耳宠臣,随张耳一起拥立赵王赵歇。“巨鹿之战”后,申阳率军攻陷河南地区(今洛阳一带),在迎接项羽南下后,随其一起西入关中。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分为河南、韩两部分,申阳获封河南王,建都洛阳。

汉二年(前205年),一统三秦的刘邦率军东出,河南王申阳转投刘邦,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7、韩王韩成:项羽不许归国,后被项羽所杀 。韩成乃韩国宗室后裔,秦末反秦势力并起,各国先后自立为王,唯独韩国无王,在张良的劝说之下,项梁遂立韩成为韩王,后韩成虽然率军夺取了几座城邑,但因自身实力太弱,不久又被秦军击败,只得率军在颍川一带游击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一分为二,韩成获封韩王。

诸侯受封完毕后各自归国,但项羽却以“(韩)成无军功”、“(张)良从汉王”为由,不许韩成归国,将其带回了彭城,并废为侯。汉元年(前206年),得知刘邦重入关中,项羽将韩成杀死,改立郑昌为韩王,让其西拒刘邦。

8、殷王司马卬:战败投降刘邦,死于彭城之战 。秦末时期,司马卬曾为陈胜麾下武信君武臣部将,曾随武臣率军攻略赵地。“巨鹿之战”前后,司马卬率兵平定河内地区,后随项羽西入关中。秦亡之后,项羽大封天下,项羽将魏地分为西魏、殷两国,司马卬获封殷王。

在刘邦攻掠关中地区时,司马卬先主动反楚,被陈平(此时在项羽麾下)打败后又降楚,不久又被刘邦击败俘虏,遂于汉二年(前205年)三月前后投降了刘邦,并随刘邦参加“彭城之战”,并在此战中身死。

9、代王赵歇:被韩信攻灭,兵败被杀 。原为战国时赵国贵族,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张耳、陈馀拥立赵歇为赵王,“巨鹿之战”中被围困于邯郸。项羽大封天下时,将赵地分为代和常山两国,赵歇被改封为代王,张耳则获封常山王。

汉二年(前205年),陈馀率兵杀回赵地,常山王张耳战败转投刘邦,陈馀重新迎立赵歇为赵王,迁至信都,赵歇则封陈馀为代王。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韩信击败西魏王魏豹后,于“井陉之战”中大败赵王歇和陈馀联军,随之攻入赵地,陈馀兵败被杀后,赵王歇逃回信都,刘邦派靳歙、周緤北上攻打,赵歇兵败被杀。

10、常山王张耳:转投刘邦,西汉初病逝 。原为信陵君门客,曾任外黄令,早年便与刘邦交好。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耳转投陈胜,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随武臣攻略赵地,并劝武臣自立赵王,武臣被杀之后,又拥立赵歇为王。在“邯郸之战”中与陈馀反目,后接收陈馀兵权,并随项羽入关,后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建都信都。

汉三年(前205年)十月,陈馀向田荣借兵杀回赵地,张耳战败转投刘邦。汉四年(前204年)十月,张耳与韩信一起杀回赵地,平定赵地后被刘邦封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张耳病逝。

11、九江王英布:彭城之战后转投刘邦,汉初反叛被侄子诱杀 。早年犯罪遭受黥刑,故也称黥布,曾为骊山刑徒。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英布随番县令吴芮反秦,并娶了吴芮女儿。后来,英布率兵追随项梁作战,项梁死后又归入项羽麾下,因在灭秦战争中屡立战功,项羽大封天下时,将其封为九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英布奉项羽之命杀死义帝熊心。齐地田荣叛乱之际,项羽曾向英布征调军队平叛,英布称病不往,只派了几千人应征。“彭城之战”中,英布再度称病不往,后被刘邦使者随何策反,在被项羽部将龙且击败后,英布转投刘邦。“垓下之战”前,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并命其率兵自九江合攻项羽。

汉十一年(前196年),由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杀,心中恐惧的英布开始暗中布置,后因部下告密被迫起兵谋反,但旋即被刘邦击败,后被侄子(即吴芮之孙)诱杀。

12、衡山王吴芮:转投刘邦,汉初病逝 。吴芮是秦末时期的百越领袖,曾任番县县令,乃是秦末时期***个响应农民起义的秦吏,曾出兵横扫扫赣、湘、桂一带,并支持项羽在楚地作战。项羽大封天下时,封其为衡山王。

“楚汉争霸”中,吴芮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结识好友张良,后在张良劝说下改拥刘邦,并在项羽兵败自杀后,拥立刘邦称帝,刘邦则封其为长沙王,且将赵佗拥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也封给了他。汉七年(前201年)冬,吴芮病逝。

13、临江王共敖:奉命追杀义帝,楚汉争霸时病逝 。秦末时期,曾任楚王熊心的柱国,奉命攻打南郡地区。项羽分封天下时,因共敖攻打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

汉元年(前206年),共敖曾奉项羽之命,追杀义帝熊心。汉三年(前204年)七月,临江王共敖去世,其子共尉承袭其王位。在项羽兵败身亡之后,临江国被刘邦回军攻灭。

14、辽东王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被燕王臧荼所杀 。原为战国末期赵国上谷小吏,秦末天下大乱之时,曾跟随武臣攻略赵地,后奉武臣之命安抚燕地,结果韩广被燕地贵族拥立为燕王。“巨鹿之战”时,韩广派将领臧荼救赵,项羽分封天下时,改封韩广为辽东王,反而将其部将臧荼封为燕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返回封地,韩广因不愿迁往辽东地区,与臧荼发生火并,结果被臧荼所杀。

15、燕王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谋反兵败被杀 。臧荼本为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归附燕王韩广。“巨鹿之战”时,奉命率兵救援赵国,后拥立项羽为诸侯盟主,并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获封燕王。

汉元年(206年),与辽东王韩广发生火并,杀死韩广后吞并辽东。汉四年(前204年),韩信击杀代王陈馀、平定赵地后,听从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送信给燕王臧荼,臧荼遂转投刘邦。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后,臧荼拥立刘邦称帝,后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荼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16、胶东王田市:被叔叔田荣所杀 。本为齐国贵族之后,秦末时期其父田儋起兵反秦,田儋被章邯击杀后,齐人拥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弟弟田荣则起兵将田假轰走,改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项羽分封天下时,将齐地一分为三,田市被改封为胶东王。

汉元年(前206年),各诸侯王归国后,田荣不服对田市的改封,遂要求田市不要离开临淄前往胶东就封。然而,田市因为害怕项羽怪罪,还是悄悄跑到了胶东。同年六月,田荣率兵追至胶东,杀死田市后,自立为齐王。

17、齐王田都:被田荣赶跑,下落未见于史料 。本为田儋、田荣的副将。当初,田假被田荣击败后,逃走投入楚国,田荣要求交出田假,楚国对此置之不理,因此田荣并未跟随项羽入关,但副将田都却背叛田荣,跟随项羽入关,后获封齐王。

汉元年(前206年)五月,不服项羽分封的田荣起兵反叛,率兵攻打田都,田都败逃西楚,此后事迹不见于史料。

18、济北王田安:被田荣所杀 。田安乃是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建的孙子,秦末天下大乱之际,田安也笼络了一些兵马。“巨鹿之战”时,田安率兵攻下济北数城,并率部投奔项羽,随其西入关中。项羽分封天下时,田安获封济北王。汉元年(前206年),田荣返回封地后,田荣率兵攻打田安,田安兵败被杀。

如上所述,这十八路诸侯王虽然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但除了汉王刘邦、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等少数诸侯王之外,其余下场大多不好。

关于项羽分封和项羽分封诸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