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
2023-04-16 07:30  浏览:40

古人云:“将相和,平天下”,关于赵国著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隐身而来的成语典故,如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也被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完璧归赵这一情况来看,蔺相如无疑是拥有大智大勇的人,而廉颇作为赵国名将,其骁勇善战更是广为人知。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

这二人都可以算是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蔺相如不惧强权,敢于和秦王对峙,维护了赵国尊严,,为各国甚至秦王所钦佩,而廉颇更是七老八十,仍能提刀拿枪,保卫疆土。

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是什么原因,最终皆含恨而终呢?

不打不相识 负荆请罪

“赵氏之先,与秦共组”。战国后期兵力最为强盛的秦国与赵国虽一母同胞,但也时常发生冲突。双方遂为邻国,但对于想要一统天下的秦国来说,赵国无疑是秦国向东开辟疆土的一大阻碍。为了消除障碍,秦国不断对赵国发起攻击,试图将赵国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2)

某日,赵王正把玩着新得来的宝物和氏璧,却收到邻国秦王送来的书信。信中表示,他愿意以秦国的15座城池换取此宝物。深受秦国其害的赵王,听及此处心中十分惶恐,便召来臣子一同商讨,是否要答应秦王的条件。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3)

大臣们面面相觑,随后展开了争议。众人都认为秦王此计不过是为了骗取和氏璧,并不可能真的用15座城池来与赵国进行交换。可为今之计,若不答应,秦王必誓不甘休,恐会以此为借口,再次进攻赵国,一时朝堂上下,竟无人能给出合适的办法。

这时,旁边的浣官廖贤说自己府中有一叫做蔺相如的门客,他素来机敏过人,且有胆识,想必能有解决的办法。赵王立即传召蔺相如前来拜见,在得知事情原委后,蔺相如沉思了一会儿,表示自己愿意去往秦国,同秦王对峙。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4)

在去往秦国后,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到了秦王的手中,秦王见此必实为无价之宝,一时赞叹不已,但一直未提及15座城池的事情。见此,蔺相如心中已有打算,他以为和氏璧擦除污迹为由,将和氏璧拿到了自己手中,并告诉秦王,若他不守信,他将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大殿的柱子上。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5)

秦王生怕和氏璧被他失手摔碎,仓皇答应他的要求,并拿来地图,将自己规划的15座城池圈给他看。蔺相如见状,人没有松动,他表示,作为无价之宝的和氏璧,必须要经过一场隆重的典礼,才能彻底归还给秦王。秦王见此,只得与他约定好典礼的日期。

回到使者居住的驿站后,蔺相如立马派人抄小道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待到典礼当日,他告诉秦王,和氏璧已被送回赵国,倘若他真有诚意,就先将15座城池交给赵国,赵国也会立马派人将和氏璧送来,否则即使杀了我,和氏璧也仍旧不会归还。看到蔺相如强硬的态度,秦王也只好客气的将他送回赵国。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6)

蔺相如回来后,赵王大喜,立刻封其为上大夫。不久后,秦王又约赵王冕池会盟,这一次,蔺相如助力赵王,再次避免了赵国陷入下风,并保住了赵王的尊严。一时,蔺相如在朝中名声大噪,赵王再次为他晋升官位,封为上卿。

彼时刚从战场回来的廉颇听及此人,深觉不服,他认为,这黄毛小儿既未在战场浴血奋战,也没有为国家开辟疆土,单凭一张嘴,怎么就能爬的比他这个老将还要高。对官场规矩不在意的廉颇不仅心里这么想,在同官员宴会时,也大喇喇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服气,并说如果二人碰到,必会让他下不来台。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7)

不久,此话传到了蔺相如耳中,他并没有反驳什么,反而借病不去上朝,避开同廉颇会面。一日,二人马车相遇,蔺相如让马夫掉头,府中的门客对此表示不满,不理解为何要怕廉颇。蔺相如只是反问他们,廉颇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俱答:“自然是秦王”。蔺相如笑道:“既然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他廉颇呢?”

众人在他的解释下才明白,原来,蔺相如是担心若将相不和的风声传出去,必会引起秦国的伺机反攻,只有二人关系和谐,赵国才会太平。不久后,廉颇得知,心中愧疚不已,自认为格局不够,变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至此,二人此事传为一阵佳话。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8)

英雄惜英雄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9年,赵国的大将赵奢带领士兵在阏与,同秦军发起战斗。在此前,秦赵也发生过较为激烈的战斗,即华阳之战。可在那场战争中,赵国只是占小比例的协助国,协同魏国同秦国发起战役,虽然最终结果以魏国战败而告终,但那次赵国损失并不算太大。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9)

在楚国与魏国皆被秦国大挫之后,为试探赵国兵力,秦国与其爆发了阏与之战。两国在军事实力上可以抗衡,但对手是击败列国的秦国,仍旧让军中士兵有所畏惧。且秦国攻击之地为赵国腹地阏与,若前去营救,则必遭伏击;若不救,则土地沦为他人之手。

赵王一时手足无措,在遍寻朝中将军后,问到了名将赵奢头上。赵奢表示,道路虽险,但两军相逢勇者胜,可以一试。赵奢派兵驻扎在距邯郸30里的地方,并向外传递风声,自己不会出战。秦军闻此消息,派人打探后,误以为对方不敢出兵,故而放松警惕。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0)

不料这边的赵奢下令绕过秦军,全军轻装上阵,将军队布扎在阏与五十里地附近,并抢夺了有利地形。此时的秦军才发现早已中计,立马派兵增援阏与,此时的他们已经被赵军夹在中间,待来到阏与,不占地理优势的秦军也是强弩之末,很快,十万大军就被剿灭在当地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1)

经此一役,赵国一战成名,秦国也意识到赵国不容小觑,所以休养生息,将矛头全向对准韩国。自赵惠文王去世后,他手下的廉颇和蔺相如也失去了新王的重视,对于赵孝成王来说,朝中人手需要重洗一番,况且,廉颇和蔺相如都年岁已高,无法再担重任。

在秦国的进攻下,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国失守,秦昭二国为争夺上党郡发起了长平战役。赵孝成王让廉颇带兵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进攻,赵军都严守营地,誓不出战。几次三番的挑衅下,秦国无计可施,便派人散布廉颇已经投降的谣言,并表示,秦国不害怕廉颇,害怕的是赵奢这样名将的儿子赵括。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2)

赵孝成王见廉颇未能赢得胜仗,又误听谣言,便派赵括去往前线取代廉颇。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得此消息,立马赶去宫中,劝诫赵孝成王收回命令,他认为,赵括小儿只懂纸上谈兵,面对实战,他不够灵活,像他的父亲那样善于变通。可赵孝成王并未听从蔺相如的建议。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3)

果然,如蔺相如所料,赵括前去正和秦军之意,不久后,赵括惨败,赵国的40万士兵被秦兵将领白起坑杀,此战令赵国元气大伤。举国上下,一片惨淡,蔺相如也在长平之战不久后郁郁而终。廉颇从前线调回后无可奈何,也只能听凭赵王的调遣,希望能够继续为国效力。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受到重创的赵国自此后调养生息,公元前251年,赵国与燕国结盟,不久后,赵孝成王庆寿,燕国派人携礼前来祝贺,在典礼结束后,回到燕国的使者告诉燕王,如今的赵国十分羸弱,青年人几乎都在长平之战中死光,赵国现在只有老人和妇儒,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4)

燕王喜极望外,立马命相国栗腹带领40万人马攻打赵国首都邯郸 又命大将率领20万人马攻打赵国的旧都晋阳。60万人马来势汹汹,赵孝成王一时手足无措,朝中上下竟无人能与之抗衡。垂垂老矣的廉颇为鼓舞士气,身披重甲上朝面见赵王,表示自己愿意誓死一战。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5)

赵王在全国征集15岁以上的男丁参军,并将军权大任交于廉颇。就这样勉强凑齐了13万人骂,由廉颇带领的八万人马驻扎在邯郸附近,剩余的五万由朝中大将乐乘直上晋阳,同燕军抗衡。廉颇此次仍然只守不攻,燕军喜不自胜。

廉颇派一小队人马上前诱敌,自己则潜伏于两边的高地,来个翁中捉鳖。那一头沾沾自喜的栗腹认为赵国早已是强弩之末,一切都如同之前所预料的,赵军早已插翅难飞,在面临小队人马时,仍穷追不舍,正入了廉颇设下埋伏圈。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6)

在廉颇的奋勇杀敌下,燕国的主力很快就被击灭,而晋阳那边得到消息,唯恐腹背受敌,也准备撤退。乐乘见状,率领自己的五万人马对燕军的20万人马穷追猛打,不久,燕国晋阳的首领卿秦被俘,廉颇和乐乘更是直入燕国腹地,懊悔不已的燕王为保燕国,只好割地求和。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7)

经此一战,廉颇一时风光无限,受封信平君。好景不长,待赵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上台。和之前所经历的一样,这次新王不仅不重用这位老将,还解除了他的军权,并将其交给大将乐乘,深受重创的廉颇在带兵攻打乐城后,投奔了大梁。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8)

在投奔后,廉颇也并没有受到重用。这位满鬓花白的老人时常在异国思念着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从前一样为国争光。自廉颇走后,秦国与赵国人时常发生冲突,无人可用的赵王思及廉颇,心有所动。

可廉颇有一仇敌郭开,他担心廉颇回来后,自己的地位将会被廉颇取代,为此他用金钱收买了赵王派去魏国的使者。使者在去往燕国见到廉颇,回来禀报赵王时说道:“连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能日食三大碗。可在短短的一会时间内,他上了三次厕所”。闻及此处,赵王打消了再次采用廉颇的念头。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9)

那边见过使者的廉颇还在苦苦等候赵王的召回,他日日盼望自己能立马回到赵国上阵杀敌,可苦苦没有音信。楚国听闻廉颇今在魏国,便暗中派人将他接到出国担任将领。廉颇在去往楚国后,仍旧郁郁寡欢,他说:“我思用赵人”就这样在苦苦的等待中,一代名将廉颇客死他乡。

总结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当年惺惺相惜的二人,最终还是各自分别,一个忧思成疾,一个客死他乡。良将却难遇明主,豪杰却无用武之地。多么令人惋惜,倘若所有良才都能被得以重用,也就不会有伯乐难寻这样的憾事。

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负荆请罪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20)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