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血战湘江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电影血战湘江心中有信仰)
2023-04-25 03:31  浏览:49

血战湘江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专家认为,艺术家勇于为自己设置难点,并善于用政治智慧与审美智慧征服并翻越难点,令难点转化为作品的亮点,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血战湘江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血战湘江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电影血战湘江心中有信仰) 血战湘江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专家认为,艺术家勇于为自己设置难点,并善于用政治智慧与审美智慧征服并翻越难点,令难点转化为作品的亮点,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

为纪念建军90周年和献礼党的十九大,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团队全力打造了英雄史诗巨片《血战湘江》。影片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影片以真实的战争历史为依托,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其中,王霙饰演的毛泽东为挽救中国革命疾呼奔走、临危不惧、力挽狂澜,保剑锋饰演的陈树湘为保证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英勇奋战,张一山饰演的李天佑为了给大部队渡过湘江争取时间,带领将士顽强死守,耿乐饰演的耿飚同敌人肉搏血战率领部队向国民党军设立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湘江挺进。一个个红军将士的英雄形象生动鲜活,跃然呈现于大银幕上。由孙维民和青年演员宋禹、王鹤宇饰演的裁缝父子则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普通百姓时刻准备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颇高赞誉。他认为,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创作,表现湘江之战是一大难题。此役因博古、李德拒听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执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国际共运的错误战略,导致红军伤亡人数惨重,从八万余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既要忠于史实,又要在有限的一部电影容量中从这一悲壮的失败之战中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奇观——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是非常困难的。他表示,艺术家勇于为自己设置难点,并善于用政治智慧与审美智慧征服并翻越难点,令难点转化为作品的亮点,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血战湘江》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审美创造。

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前提下,《血战湘江》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伟人形象,也有耿飚、李天佑等英雄人物形象,更有林大哥、四娃子、虎娃等小人物形象。《血战湘江》中,毛泽东处在尚未拥有指挥权的艰难时期,彼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被迫撤出根据地,这是他所处的典型环境。毛泽东在此种境遇下服从中央命令,坚持革命理想,忍辱负重,一次次劝说博古、李德,尽全力将伤亡减小到最低,这是他的典型性格。而随着情节的推动,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又是千姿百态、充满个性的:看到战士们因错误的指挥路线而伤亡惨重,他痛心疾首、怒不可遏;看到老林将儿子一个个送到战场牺牲,他苦劝老林,不批准四娃加入红军;行军途中,他将自己的疟药金鸡纳霜一次次分给战士,只因“战士们比我更需要”;遵义会议上,他眼含热泪拿出林大哥做的军装,说“我们的一个错误,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一个丰富的、明确的、坚定的毛泽东形象跃然银幕上。

“多少红军战士,明知道冲上去就是牺牲,但是脚下还是那么的有力量,可见信仰的力量之强大。心中要有信仰,前进才能有方向。”观看过《血战湘江》后,观众对影片中彰显出的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和精神之美印象深刻。(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中国经济网)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