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炖蟹粉狮子头
1 清炖蟹粉狮子头:所谓“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肉。如果用北京方话说,即是大肉丸子。因为大肉烹制成熟后,表面一层的肥肉末已大体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恍惚给人以毛毛糙糙之感。于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便称之为“狮子头”了。
江苏扬州的汉族名菜,狮子头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清口,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同时具有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健脾开胃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之功效。
三套鸭
3 三套鸭: 扬州和高邮地区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就是家鸭里面套野鸭,野鸭里面再套鸽子。若是分开来细说,那讲究就大了。先说这家鸭,只能用老雄鸭。母鸭偏肥,肉质绵软,影响口感。雄鸭则肉紧,吃口丝丝如纤。养生学家说:烂煮老雄鸭,功效比参芪。意思就是说吃老雄鸭功效比得上吃人参,黄芪,可见营养价值之高。
水晶肴蹄
4 水晶肴蹄:又名镇江肴肉,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清醇鲜香、油润滑爽、肥而不腻等特点,是镇江、扬州地区传统的风味名肴。
松鼠鳜鱼
5 松鼠鳜鱼: 又名松鼠桂鱼,当炸好的鳜鱼(或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它便吱吱地“叫”起来,因活像一只松鼠而得名。
清代《调鼎集》中有记载为:取鲔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鯚鱼,即鳜鱼,也叫“鯚花鱼,南方人多称其为桂鱼,取蟾宫折挂之意。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鱼”了,而这道松鼠鱼并非用鳜鱼作为食材,而是用鲤鱼制作,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后,赞其美味。后来,这道菜才逐渐发展成用鳜鱼制作的“松鼠桂鱼”。[2]
文思豆腐
6 文思豆腐: 思豆腐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淮扬菜肴,它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是老人、儿童选择的上好菜谱。
文思豆腐”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庆史。传说在清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作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这在<扬州画舫录>中曾有记载。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鲜美。
无锡肉骨头
7 无锡肉骨头: 俗称三凤桥酱排骨,从问世到现在已有近140年历史,为无锡著名的三大特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甜咸适口的酱排骨代表了无锡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
相传是济公和尚为了报答三凤桥肉 庄老板的施舍,而献出配方烹制成的,从此无锡肉骨头以色泽酱红、 香味浓郁、骨酥肉烂的独特风味, 连同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使三凤桥肉骨头名声大振,百年不衰,红颜不改。
南京盐水鸭
8 南京盐水鸭: 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 酥 嫩的特点,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盐水鸭色味最佳 。据《吴地记》记载:“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有了“筑地养鸭”的传统。南京素以喜鸭而闻名,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传播之广,为全国之最,故南京有”金陵鸭肴甲天下”之赞。
扬州炒饭
9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
据说,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
大煮干丝
10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传统名菜,属淮扬菜系。大煮干丝是一道既清爽,又有营养的佳肴,其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淮扬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为淮扬方干,刀工要求极为精细,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百食不厌。
干丝,就是豆腐干丝,大煮呢,就是放在许多水里煮,这道看似容易的菜,其实并不简单,乃是淮扬菜系中的看家菜。此菜,鲜香扑鼻,火腿和开洋的鲜味渗入到极细的豆腐干丝中,丝丝入扣,然而不见一滴油花,没有一毫豆腥,乃是脍不厌细的代表作。
本文仅代表本人的看法,如有不同,可以下方留言讨论谢谢,下期菜系之首: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