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让-吕克·戈达尔与世长辞,终年91岁。在感觉“筋疲力尽”之时,戈达尔选择安乐死,加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进程。至此,法国新浪潮五虎将全部凋零,新浪潮也正式落下帷幕,电影的一个重要时代结束了。
戈达尔以其特立独行的叙事艺术和叛逆不羁的影像风格,挑战甚至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整体架构,探索了电影的更多可能,也创造了电影的更多不可能。正因为此,法国前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朗格卢瓦曾将电影史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仅以此文纪念永远的戈达尔,永远的电影大师。
《筋疲力尽》
享受自由,沉迷爱情,甚过于逃离死亡,戈达尔的这部《筋疲力尽》随性自如,同时又任性大胆。以实验的的精神,《筋疲力尽》与特吕弗的《四百击》携手开创了法国电影新浪潮,打开了法国乃至世界电影艺术的新局面。而戈达尔在影史上的地位,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朗格卢瓦如是说:“整个电影史可以分为戈达尔之前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
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已被电影艺术普遍使用的“跳切”剪辑,在《筋疲力尽》最先使用。在当时被认为错误的剪辑手法,却阴差阳错革新了电影创作。
从哲学层面来讲,影片提出了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拷问:在悲伤与虚无之间,你选择什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你又会选择什么?
《女人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女人》是戈达尔继《筋疲力尽》后的第二部电影,但导演却称这部电影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处女作”。不同于戈达尔的其他作品,影片中没有枪支,只有玫瑰;没有血腥,只有歌声,是致敬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之作,轻松活泼,俏皮可爱。
这是一部戈达尔式的歌舞片,依然可见戈达尔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创作才华,偶尔打破“第四面墙”的间离效果,与观众亲密互动;又可见《筋疲力尽》《祖与占》《射杀钢琴师》等影片的彩蛋植入,与自我对话,也与挚友特吕弗对话。
1962年戈达尔在与汤姆·米尔纳的一次访谈中谈到了这部影片:“很多人不喜欢《女人就是女人》,因为他们不理解这部电影传达了什么信息。可实际上它并没传达什么。如果你看到桌上有一束花,你认为这传达了什么吗?它并没有证明任何东西。我很单纯地希望电影能给人提供愉悦。我希望电影本身充满内在冲突,富于张力,既有欢乐又有悲伤。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只能是这样的或者那样的,但我希望能在电影中做到两者兼顾。”
所以,不必带着包袱观看一部电影,就沉浸在戈达尔制造的奇幻梦境中吧。
《水的故事》
《水的故事》这部短片由戈达尔与特吕弗共同拍摄、共同完成。两人尚未决裂前,可谓“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现实生活中不仅彼此奉为金兰契友,在电影中也经常可见“互惠引用” ,并作为其中的彩蛋为人津津乐道。
短片讲述了一个小镇洪水漫溢后,一个少女搭乘男司机的车赶往巴黎的故事。大水泛滥激发出一圈爱情的涟漪和一场美妙的邂逅,影片是一部充满暧情调的爱情小品,轻松愉快,幽默风趣。
“这场洪水给我带来了幸福,就像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一样!”这部短片给我带来了幸福,就像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的其他电影一样!
《随心所欲》
戈达尔说,《随心所欲》这部电影“不是新的起点,而是终点”。移镜与长镜、对白与故事、空间与构图等体现新浪潮的元素在本片中已臻化境,可谓新浪潮的又一部经典佳作。
影片通过十二幕剧这种大胆形式,讲述娜娜的一生,正如港片译名所揭橥的——《她的一生》,为了演员的梦想,辞掉售货员的工作,却沦落为一名妓女,最后亡命街头。命运的玩笑,没人笑得出来。
如片名一样,戈达尔在电影创作上也愈发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呈现了新浪潮勃勃生机的活力与挥洒自如的灵动。
《蔑视》
《蔑视》仿佛是发生在伊甸园中的一场奇观,讲述了一对夫妻龃龉渐生,在破碎的边缘妻子对丈夫产生了蔑视之感,从而导致了婚姻的解体。
影片的配乐既具有沉思的理性,也具有沉悲的感性,犹如寿数将近的夏天,迎来秋天的第一片落叶。同时,巧妙的套层结构,神话与现实的互动,尤其是对希腊神话奥德赛的重读与重写,充满了深沉的隐喻 ,是影片的“题眼”所在。
这是一部让时光慢下来的电影,一场情变,在戈达尔弥达斯王般的摄影术下,变成了一部艺术佳作。
《卡宾枪手》
尤利西斯、米开朗基罗参军的动机,竟然是因为在战争中可以随意烧杀抢掠,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女人、车子、钱财。《卡宾枪手》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讽喻剧,正如海·约翰逊所说,“当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受害者。”在枪火中被释放的人性之恶,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肆意蔓延,无休无止。
而战争片的落点始终是反战,戈达尔以揶揄、讽刺的态度呈现出了战争的荒诞与滑稽,举重若轻,自出机杼。
《小兵》
又是一部典型的戈达尔式电影,无规律的剪切与跳接,无目的的人物动机与行为逻辑,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也是汪洋恣肆,充满了新浪潮的蓬勃元素。
或许正暗合了那句话,“要了解一个男人的三观,不要看他如何谈论政治,要看他如何谈论女人。”影片涉及当时法国比较敏感的阿尔及利亚问题,在残酷凶猛的政治斗争之外,又糅合了女人与爱情,表达了戈达尔鲜明的政治倾向。
“摄影就是真实,而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实。”戈达尔通过男主角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昭告了自己的电影宣言。
《法外之徒》
凡是大师,总有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新浪潮的主将戈达尔恣意洒脱,无拘无束,无视电影“成文法”,大胆开辟反类型,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资深望重的符号。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曾如此评价戈达尔:“全世界的新电影中至少有一半是戈达尔式的电影,也就是说它们遵循、效仿着由戈达尔提出的法则和标准。”这在《法外之徒》中尤为凸显。
某种程度上,《戏梦巴黎》《低俗小说》《阿飞正传》等经典作品是《法外之徒》的影子。影片是一部由众多无聊桥段拼凑出的有趣电影,也是一部疯狂到极致便是浪漫的影史佳作。奥迪尔、阿瑟、佛朗玆的三人行模式神似特吕弗的《祖与占》,只不过后者是爱情,前者是犯罪。
不朽的“一分钟沉默”,犹如电影的短暂真空,打破第四面墙,直面观众的所有情绪;惊艳的麦迪逊舞,观赏性十足,后来者只有《低俗小说》《青红》中的舞蹈桥段可与媲美;9分43秒打破世界纪录的卢浮宫奔跑,青春与叛逆最具想象力的释放;无脚鸟的传说,等待死亡的时刻。
《已婚女人》
戈达尔、埃里克·侯麦、伍迪·艾伦这类电影创作者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导演,以高密度的对白对讨论的主题进行解构与建构,自由散漫,活泼有趣。
《已婚女人》同样是一部台词驱动型的作品,在一女两男的来来往往中探讨爱情与婚姻,追问哲学与自我,其间穿插拉辛、莫里哀、奥斯维辛、阿伦·雷乃《夜与雾》。
而观影的过程,既是观众与电影的互动,也是观众与导演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与“对峙”中,完成观看一部电影的崇高使命。
《狂人皮埃罗》
重组破碎的符号,拼贴断裂的意象,《狂人皮埃罗》是一首充满疯狂激情的幻想曲,在火红激扬的时代遄流中,奏响“无因的反叛”的先声。
费迪南与玛丽安娜是一对浪迹天涯的亡命鸳鸯,也是横冲直撞的雌雄大盗,在暴力中寻求意义,在犯罪中发现人生。诗歌、小说与日记,流浪、杀人与革命,一切都是那么的迷幻。
影片显现了戈达尔独特的艺术创造性,诗意的独白、艺术的嵌入,都呈现了一种不真实的荒诞感,而在荒诞中,孕育着强大的破坏力和创造力。
《男性,女性》
《男性,女性》是一部典型的戈达尔的论文式电影,影片讲述了 “马克思与可口可乐下成长的孩子”所遭遇的青春实验,关于男女与性爱,关于消费与文化,关于战争与政治 。
据说英格玛·伯格曼如此评价戈达尔:“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他的那部叫《男性,女性》的狗屁电影是最没趣的一部,亏得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的确,《男性,女性》依然是弱化故事,突出风格。这部电影仿佛乱入了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以让-皮埃尔·利奥德为主角,讲述着安托万未竟的故事;而且,影片中的某些片段也有《四百击》 《柔肤》的影子。在我看来,影片某种程度上是在替特吕弗延续传奇,而非缔造经典。
《美国制造》
《美国制造》显然又是一部戈达尔的作者电影,故事情节天马行空,汪洋恣肆,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疯狂表达欲望之中,浑然不顾观众的观影体验。
影片围绕一个美丽女子的复仇,在爱情与谋杀、政治与战争的表象下,又暗藏了诸多极为发散的政治隐喻与文化指涉。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戈达尔。
这部电影是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的最后一次合作,此后,两人分道扬镳,新浪潮的涛声也逐渐远去。
《我略知她一二》
戈达尔又一部特征鲜明的论文电影,依然不遵循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电影法则,充满了浓厚的实验性与强烈的先锋意识。
声画分立,构成自成首尾的蒙太奇段落;布莱希特式间离,观众保持靠近又自觉疏离;打破第四面墙,角色与观众直接互动。再加上典型的戈达尔元素如字幕、画外音、不甚相关的画面,使得影片更加特立独行,“所谓的艺术是什么,就是把内容变成形式的东西。”影片主题依然是左派式的,关于语言、越战、城市扩张、资本主义、社会思潮。
也许看不懂戈达尔的电影,但一定要明白戈达尔的伟大。
《中国姑娘》
在《中国姑娘》这部60年代下半叶的作品中,戈达尔将关注投向了遥远的东方,作为对“文革”的精神呼应,巴黎几个年轻人捧着红宝书学习毛泽东语录,沉迷于探讨“革命路线”与“阶级斗争”。
毫不意外,戈达尔这个左派分子能够拍出这样一部左翼电影,尽管依然是常见的跳接与间离、三原色字幕、声画分离、图文拼贴等表现手法,内容却已是彻彻底底的政治电影,讲述政治话语,展开革命叙事 。
艺术并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反映的现实。戈达尔的中国革命,只是想象中的浪漫激情,充满了小布尔乔亚的情调。很大程度上,《中国姑娘》只是戈达尔空谈革命的产物,所谓的“革命”,不过是隔靴搔痒的浅论与雾中看花的朦胧。
《周末》
戈达尔的作品是愈来愈抵抗叙事的,到了这部《周末》,甚至已经完全放弃了叙事,转而用大量拼接的情节与破碎的符号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与政治隐喻。
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性、血腥与暴力,又有许多关于阶级、种族与主义的自由表达,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周末》仿佛是一部戈达尔在疯癫状态下拍摄出来的电影,其激情与激进,让人瞠目结舌。
戈达尔不仅是好莱坞的敌人、资产阶级的敌人,也是观众的敌人、电影的敌人。问题是我们不缺少朋友,这样的敌人还是太稀缺了。
《各自逃生》
在《人人为己》中,戈达尔依然坚持创作手法的先锋意识,叙事的边缘化(这部其实已经好了很多),慢镜头的运用(甚至有些毫无逻辑),论文式的片段,都在宣告这是一部反传统色彩浓厚的戈达尔作品。
有的人婚姻失败,有的人回归田园,有的人被迫卖淫。通过这三个人物,戈达尔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各自逃生?还是人人为己?
《受难记》
Passion是激情,是情欲,是戈达尔天马行空的创作。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影片中的导演正如戈达尔本人,在拍一部没有故事的电影,纠结着光线的问题。
在《受难记》中,戈达尔依然坚持阶级叙事和艺术话语。声画分离的技法,过于破碎的符号,无疑抬高了观影壁垒。
本质上,这不仅是戈达尔的「电影」,更是「戈达尔」的电影。
《芳名卡门》
在戈达尔中后期的作品中,《芳名卡门》在剧情上作了妥协,至少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戈达尔元素的作用依然让这部影片具有冒犯时代的浓厚的先锋前卫性质。
爱与性、暴力与血腥、电影与政治,是戈达尔的作品喋喋不休的主题,即使这部影片的剧情是关于拍电影,戈达尔也不愿安分。
《电影社会主义》
进入新千年之后,戈达尔依然不改其新浪潮老炮儿本性,丝毫不顺应时代潮流,丝毫不顾及观众感受,与主流影坛格格不入,坚持拍摄“自己”特立独行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戈达尔依然无视电影基本法,整部作品拒绝连贯与统一,拒绝故事介入,而是将自己的电影语法贯彻到底,坚持使用碎片化的论文式片段。
在这些片段中,戈达尔依然不改其激进左派色彩,大谈特谈战争与政治、艺术与文明、历史与未来这些宏大深刻的主题。观众们一头雾水,戈达尔睥睨众生。
《萨拉热窝的桥》
2014年,是萨拉热窝事件100周年,也是一战爆发100周年。多位导演以短片集锦的形式拍摄了这部影片,献给一座充满历史创痕的城市,也致敬那段无法忘记的历史。
13部短片,风格各异,内容有别,诉说了萨拉热窝的过去与现在、战争与苦难,以及战争余震给这座城市中的人的深远影响。
欧里庇得斯说,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这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条件。但对于生于萨拉热窝的人来说,这显然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再见语言》
戈达尔已疯,或者他想把观众搞疯。影片彻彻底底地反叙事,甚至是反“电影”。或者说,这就是一部癫狂的电影,充满了神经质和歇斯底里,挑战观众的耐心,并向传统电影宣战。
80多岁的戈达尔已经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打破传统框架的同时,呈现出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谁敢说看懂了这部电影,那他/她一定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因为他/她只看到这是一部“戈达尔”的电影,而不是戈达尔的“电影”。
,